陰春這個說法可能大多數(shù)人不太常見,對于陽春大家了解的還比較多一些。人們總是說陽春三月,代表春天到來,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為什么人們總說今年的正月初三是陰春呢?陰春又是什么意思呢?人們的心中肯定存在著疑惑,而且存在著不解。
今年正月初三都說是陰春是什么意思
通常情況下來說的話,其實大家都知道,“陽春”是指溫暖的春天。但在“陽春暖陰春寒”中的“春”不是指“春天”,而是意為“立春”。俗語中的“陽春“是指這天天氣晴朗,陽光溫暖。而“陰春”則是指這天天陰下雨,陰冷陰冷的。在老百姓心目中,立春是春季的開始,也是一年的起頭,這個日子是意義非凡的。正所謂是開什么樣的頭,那么人們就會認為在接下來就會有什么樣的結(jié)果。
哪個時間不能走路
每一年正月初三,在民間傳統(tǒng)文化之中也是“小年朝”。也有“赤狗日”的稱呼。相傳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會不吉利,故初三為“兇日”,不宜外出。據(jù)說在初三跟誰拜年,就會跟誰吵架,因而不拜年;另外“赤”字有“赤貧”的意思,所以民間也不在這天宴客,會沖犯“赤狗”,帶來貧窮。所以在這天里最好是呆在家里,不適合去拜年,所以在這一天之中最好不要來回亂走路。
正月初三的風俗
大年初三,在農(nóng)歷說法之中也是傳統(tǒng)的正月初三。這一日,又稱為“豬日”。自秦漢以來,傳統(tǒng)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chuàng)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每一天都有不同的講究,每一天都有不同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