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于時辰的說法是非常講究的,好像是在一天中12點是一個分界點,在出嫁娶妻事宜中,如果沒有挑選吉時的話,可以把12點當作吉時。拜堂的起源非常早在婚嫁中,那么它要不要挑選吉時?可以不可以十二點過后再拜堂呢?
12點過后拜堂好嗎
只要吉利不管是不是12點拜堂都是可以的,如果吉時就是12點過后,那么按照吉時拜堂就是好的?,F(xiàn)代新人好多已經(jīng)不用拜堂的習俗了,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門前,設一張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親師的牌位,然后舉行拜堂的儀式。一些老人說拜堂最好是在12點的時候,現(xiàn)在卻沒有那么講究,舉行西式婚禮的居多。
拜堂的起源
有史書記載拜堂最早開始于北宋時期,又稱拜天地,是漢族人傳統(tǒng)的婚俗習慣,然后才被普及到少數(shù)民族的。在舉行婚禮時,新郎新娘參拜天地后,復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長的儀式。 也有將拜天地、拜祖先及父母和夫妻對拜都統(tǒng)稱為拜堂。最早是紅男綠女的著裝,然后慢慢演變從全紅的穿著。
結(jié)婚拜堂的儀式
古代的成親要八抬大轎、紅妝十里、鳴鑼開炮、鑼鼓相迎講究頗多,從記載中可以知道有十種程序。引贊:新郎蒞位于轎前;通贊:啟轎,新人起;引贊:新郎搭躬延請新娘;引贊:新郎新娘就位奏樂鳴炮;通贊:新郎新娘進香燭;引贊:跪,獻香燭。明燭上香俯伏;通贊: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忌踩門檻:要跨過門檻;過火盆,踩瓦片:新娘進入大廳后,要跨過火盆,并踩碎瓦片;禮成送入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