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人們叫它“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跑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zāi)于辛苦了一年的人們。有一次的臘月三十晚上人們無意點了一堆竹子,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后“啪啪”地爆響,年獸轉(zhuǎn)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后,人們就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
春節(jié)放鞭炮寄托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zāi)、祈福的美好愿望。 放爆竹是一個漢族傳統(tǒng)民俗,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是為了驅(qū)趕一種叫年的怪獸。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
大家對過年燃爆竹的來歷和寓意肯定已經(jīng)不會再感到陌生了,希望大家可以在上面的簡短介紹中收獲自己想要的答案。燃爆竹之所以存在,并不僅僅只是因為它是一個傳統(tǒng),它更是一個文化的傳承,是一個中華精神的物質(zhì)表現(xiàn),所以大家也應(yīng)該多多去了解這些相關(guān)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