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其實在過去有條件的人家都會掛燈籠,但紅色燈籠通常是在春節(jié)、元宵節(jié)期間換上。我國古代講究好事成雙、福祿雙全,掛燈籠也一樣,一般都要偶數(shù),而不掛單數(shù),而且講究對稱,要掛在大門兩旁,還講究掛南不掛北等。另外,每年春節(jié)時掛燈籠,講究的是今年的燈籠不能留到明年再接著掛,古代對此一般是以“碰燈”的方式銷毀,即是將燈籠互相一撞,燈籠著火后銷毀。
在中國人眼中,紅燈籠象征著闔家團圓、事業(yè)興旺、紅紅火火,象征著幸福、光明、活力、圓滿與富貴,所以人人都喜歡。尤其在海外華人聚居的地區(qū),比如唐人街,一年四季懸掛著大紅燈籠。這種傳統(tǒng),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豐富的文化底蘊,紅燈籠儼然成了中國文化的符號。在古代,燈籠能夠起到一定的照明作用,如今,燈籠逐漸在居家裝飾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對于過年掛燈籠有什么講究這個問題的討論就到這里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從中找到自己滿意的答案呢?其實過年要注意的事項并不僅僅只有這么一些,除了掛燈籠需要有注意的地方,像貼春聯(lián)、燃爆竹等也都是有相應的注意事項的,大家多多了解才可以更好地把春節(jié)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