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猶不及是最近比較火的成語,而且一般是形容別人做事情太過火了,導(dǎo)致這件事情搞砸了,并且過猶不及這句話還是孔子對自己的學(xué)生說的,那么過猶不及的意思是什么呢?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
過猶不及這個成語是出自于《論語》而過猶不及的意思則是事情辦的太過火了,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不是好的,所以過猶不及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形容人們做一些事情往往超出了預(yù)料之外,導(dǎo)致事情就如同沒做一樣。
并且過猶不及這個成語在小說中更能體現(xiàn)出來,作文中的過猶不及,常常是作者好心做了錯事。為了強調(diào)一個觀點、一個道理、一個現(xiàn)象,為了把它寫得很深刻、很感人,就不顧事情的尺度,寫過了頭,結(jié)果輕則寫出不符合客觀實際的病句,重則影響作文的敘事真實、講理服人,效果和沒寫透、沒寫夠是一樣的,都不能很好地感染讀者,或者說服讀者,嚴重的甚至讓讀者感到可笑、“瞎編”、“胡說”。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xué)生子貢問孔子他的同學(xué)子張和子夏哪個更賢明一些??鬃诱f子張常常超過周禮的要求,子夏則常常達不到周禮的要求。子貢又問,子張能超過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說超過和達不到的效果是一樣的。所以過猶不及的意思也是形容事情做得太過了。
話說有一人到千年古剎金山寺去敲鐘祈福,管鐘的老和尚跟他說敲鐘只敲三下:第一下是福喜臨門;第二下是高官厚祿;第三下是延年益壽。
那家伙敲完第三下后心里有氣,偏不信這個邪,趁老和尚不注意,故意又敲了一下,老和尚大驚失色地跟他說:"這下完了,前面白敲全廢了",那廝問老和尚為什么?老和尚說鐘不能敲第四下,敲了那就四大皆空了,這下那廝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