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文化博大精深,文字也是我國的瑰寶之一。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詞語來形容。那么花甲之年是多少歲呢?為什么這個歲數(shù)的人要叫做花甲之年呢?具體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花甲即一甲子,多指六十歲。我國古代多使用干支紀(jì)年法,由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加上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如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等,六十年一循環(huán),故人們就把六十年稱為一甲子,而又因?yàn)楦芍栧e綜參互,所以人們也稱其為花甲子。故,花甲之年是指已經(jīng)六十歲的老年人。
我們知道了人們都習(xí)慣性的把六十歲稱為“花甲”,把六十歲及以上的老人稱為“花甲之年”,而這一名稱的來歷與我國古代的干支紀(jì)念法密不可分。
干支即天干、地支,是上古時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一種計(jì)數(shù)、計(jì)時符號。
其中天干有十個,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而地支有十二個,分別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輪流組合,如甲子、乙丑、丙寅,因?yàn)榈刂П忍旄啥鄡蓚€,當(dāng)十天干全部配完后地支還剩兩個,所以再從第一干開始與第十一支相配,依此類推,供有六十組不同的組合,而又因?yàn)榧鬃邮歉芍Ъo(jì)年法的第一組,所以人們也把六十年稱為六十甲子,而又因?yàn)楦芍栧e綜參互,也稱其為花甲子,這也能解釋花甲之年是多少歲。
在儒家經(jīng)典《論語·為政篇》中有記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故人們也用“耳順之年”而代指六十歲,因此,人們常說的“花甲之年”與“耳順之年”是同一個意思,皆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年齡已經(jīng)到了六十。所以花甲之年是多少歲和耳順之年是一樣的。